行业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私募基金十大新闻事件盘点

发布时间:2015/2/2 9:58:25
分享到:


私募基金十大新闻事件盘点

2014年,私募行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一边是私募基金牌照发放以及新“国九条”明确提出培育私募市场等政策利好释放,私募行业地位大大提升,行业发展蓄势待发;一边是A股在沪港通正式开启、央行降息等利好政策刺激下,走出了波澜壮阔的大牛市,作为资产管理的主力军之一,阳光私募亦随之“水涨船高”。为了让投资者能够更加简明了解2014年阳光私募发展历程,私募排排网梳理了2014年私募行业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为广大投资者一一盘点。


群英汇集第八届私募基金高峰论坛和第三届中国对冲基金年会

由私募排排网主办的第八届私募基金高峰论坛、第三届中国对冲基金年会分别于3月24日、12月12日成功举办,吸引了大量优秀阳光私募以及高端投资者与会,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点评:2014年,国际资本枕戈待旦,我国资本市场风起云涌,私募基金迎来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在互联网金融大潮下、大资管时代中开启自己的新纪元。同时作为中国资本市场最重要的力量之一,中国对冲基金刚刚起步,年轻而生命力旺盛,道路曲折而前景光明宽阔无限。私募基金高峰论坛和对冲基金年会的成功举办,有利于推动国内对冲基金健康规范发展。


首个中国期货策略对冲基金孵化平台破茧

1月8日,“私募排排网——中国期货策略对冲基金孵化平台新闻发布会”在深圳举行,私募排排网联合期货业最具代表性的中信期货和永安期货,共同推出行业首个“中国期货策略对冲基金孵化平台”,助推期货私募的规范快速发展。

点评:目前国内期货私募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由于行业龙蛇混杂,基金管理人良莠不一,导致合格投资者及相关金融机构对国内期货私募缺乏信心。如何获得机构以及合格个人投资者的信任,如何让管理能力得到公共认可,则需要具有公信力的平台。此次私募排排网联手两家期货公司打造孵化平台,意在寻找优秀资产管理人,同时提供具有公信力的业绩见证服务,并提供各种合作机会扩大管理人的资产管理规模。


首批50家私募获牌照重阳投资速发产品头啖汤

3月17日上午,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第一批)见面会在北京举行,首批50家名单出炉,私募基金正式告别野蛮生长,纳入正规军。截至7月3日,已完成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3563家,管理私募产品5230支,管理规模为1.9776万亿元。其中管理规模100亿以上的管理人有21家,50至100亿的27家,20至50亿的133家,20亿以下的3382家。重阳投资3月17日当天发布公告,称“重阳A股阿尔法对冲基金”成立,成为第一家发行独立产品的私募。据了解,《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试行)》试行以来至2月26日,已经累计有499家机构在线申请系统注册用户名,其中130家已完成网上填报并提交登记申请,首批获批的共有50家机构。

点评:总的来说,获批私募基金牌照对私募行业长久发展具有历史性的意义,私募正式告别过去十年野蛮生长的时代,以后有身份有地位了。从长远来看,规范发展肯定是大势所趋,是一件好事情,私募要想获得长期的发展,必须规范。另外私募将不用再通过通道发产品,相关费用也将显著降低,发行产品流程将加快,私募灵活度将大大增加,还可以打造自主品牌。与此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独立发行产品将对私募的风控提出新的要求,对于大部分公司来说,硬件投入会很大。


年内196名基金经理离职“公奔私”创波峰

今年来196名基金经理离职的数量,又一次创造了公募基金业年离职人数的最高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的离职大潮中,奔私成为“另有打算”的一批离职基金经理中最偏爱的选择。从兴业全球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王晓明、到宝盈基金的明星人物有着“公募一姐”美誉的王茹远、再到南方基金投资总监邱国鹭(专栏)等公募大佬的相继奔私,表明奔私浪潮势不可挡。

点评:历年来公募基金经理“奔私”早已屡见不鲜,私募较为灵活的机制和较高的收益分成,成为近年来大量基金经理奔“私”的主要原因。值得一提的是,在当下如火如荼的牛市氛围下,再加上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与管理层鼓励私募基金发展的政策大环境相关,尤其是在新国九条中,首次将培育私募市场提到了空前地位,私募地位大升级,使得“奔私潮”有愈演愈烈之势。


私募掘金新玩法:凶猛举牌一二级市场联动

私募深度介入上市公司的投资模式渐成气候。近一个月以来,诸多上市公司遭到证券私募基金举牌。继宁波联合之后,泽熙投资先后举牌美邦服饰、康强电子;景林资产则不断增持黄山旅游,进而在日前突破5%的举牌线。除在二级市场举牌外,私募通过协议转让、定向增发等方式获得超过5%的大比例股份案例也屡见不鲜。

点评:私募控股上市公司,进而影响上市公司决策,开创了阳光私募行业的先例。这表明随着私募基金的不断发展壮大,私募基金已经不再满足于二级市场的资本利得,通过进入上市公司决策层,从而拥有更多“话语权”,进而影响上市公司股价已成为私募基金掘金的新模式。


私募今年分红次数创纪录

私募排排网数据中心统计,截至11月底,成立满一年以来有业绩记录的2170只私募基金产品中,有2026只实现了正收益,占比高达93.36%。在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润后,私募基金也开始分红兑现收益,回馈投资者。自2006年以来,阳光私募基金中具有明确公开公告的分红有683次。自2009年以来,私募基金分红次数有所增多,共有30次分红,此后历年逐年增多。其中2013年、2014年私募分红次数为历年最多,分别分红188次、221次。

点评:投资者不能简单地将私募分红现象归为“好”或者“坏”,毕竟分红只是判断这只基金近期运作效果的一个指标,对总资产并无任何实质影响。但值得注意的是,分红之后,股市走势会给选择不同分红方式的投资者带来不同的收益。比如,如果私募基金选取的现金分红时点能够踏准市场节奏,则可以很好地保护投资者的既得利益。否则,如果分红时点没能踏准市场节奏,很可能造成分红后市场大涨,错过行情。


私募冠军刘增铖(专栏) 失手PVC 银闰铖功5号暴跌

10月23日,“银闰铖功5号”因投资标的出现暴跌引发净值从前一天的0.8元/份跌至0.647元/份,当日跌幅达到23.16%,同时也跌破预警线0.75元以及止损线0.70元,故而触发清盘诉求。引发“银闰铖功5号”净值暴跌的元凶并非股指期货合约,而是某个商品期货合约.10月23日出现净值如此大的波动极有可能是因为持有PVC1501合约,该合约在当日开盘6分钟之内快速触及跌停,随后便大幅拉升全天上涨超过2.8%。于是有猜测称其可能持有该合约多单,因为早盘的快速下跌触发止损,甚至进行多转空最终带来大额亏损。

点评:不容置疑,该事件对期货私募风险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了解,基金公司在期货投资领域还是个新手,基金专户的私募产品风控上也仅停留在合同条款对于投资范围、持仓以及止损线等方面的限制,对于基金公司如何加强对产品运作中不合规情况的监督与制止以及投资顾问自身对风控体系的完善,还有待加强;另外,目前市面上私募期货的产品良莠不齐,产品业绩是好是坏全靠基金经理的水平,尤其是很多单账户期货的基金经理并没有经过正规的投资训练,投资能力与投资经验还十分欠缺,更不要提在风控上的完善了。


基金业务外包服务指引发布

随着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不断增多,登记在册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的规模、经营范围、公司治理等千差万别。为了使私募基金管理人自主发行产品能尽早通过外包解决中后台业务的紧迫需求,鼓励其自主发行产品时将部分管理人职责外包给第三方专业的基金业务外包服务机构,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从今年1月份开始召开了十多次业务外包服务座谈会,最终形成了针对公私募产品共同适用的《基金业务外包服务指引》终稿。

点评:出台《基金业务外包服务指引》,意味着从2015年2月1日起,公募、私募等基金公司将迈入业务外包新时代。《指引》能够解决行业发展中的问题,符合落实新基金法、基金业年会提出的鼓励行业外包等要求。一旦实现业务外包,将极大地减轻阳光私募负担,让他们能够全心全意做好投研工作,提高阳光私募基金运营效率。


多家期货公司拿到“一对多”资管产品编码

中国期货业协会12月4日发布《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管理规则(试行)》,12月15日起实施。最大亮点在于,业内呼吁已久的期货资管“一对多”业务终成行。

点评:“一对多”业务为期货业打开了“财富管理”的空间,紧扣创新大会对于期货经营机构“衍生品服务提供商”的新定位,为期货公司向“资产管理”和“风险管理”方向转型提供了强大支撑;同时也给期货业与其他金融企业同台竞技的机遇,扩宽了期货行业的发展平台及为期货行业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在“一对多”业务推出的利好下,未来资管业务规模仍将再度扩容。


私募量化投资正当红2015年发展与隐忧

截至今年底,大概有300只左右的量化投资产品,而去年只有100只左右。目前国内从事量化交易的资金量大概在500~1000亿元,几乎所有的公私募、大型券商、期货公司、信托公司、银行等都开始发行产品量化对冲产品。交易费用高、对冲工具单一、规模等瓶颈制约着量化投资在中国的发展。

点评:量化投资产品属于风险较低、收益可观的理财产品,它是通过反向交易实现多空对冲,对冲系统性风险,强调股票组合收益.随着中国理财市场的大规模扩张,越来越多的富有群体追求保值增值的理财产品。由于量化产品低风险、收益可观的特性,从而吸引大量投资者青睐。但不可忽视的是量化投资也面临着交易费用高、对冲工具单一、规模瓶颈。如何更好地促进量化投资发展,值得每一位量化投资者深思。




扫一扫 关注我们

首  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资讯   |   服务范围   |   企业资质   |   联系我们

北京中海正信物业服务评估监理有限公司

电话:010-87295600  传真:010-87295600  
Copyright © 2014-2024 京ICP备2020041614号-1